特異性皮炎(AD)是一種慢性、復發性、炎癥性皮膚病,伴有顯著的皮膚干燥和瘙癢。通常情況下,若采用全身免疫抑制劑治療,則需要進行實驗室檢查。而此前針對中重度特異性皮炎的成年患者開展的一項隨機對照臨床試驗結果分析發現,Dupiluma臨床使用前后血液學、血清化學和尿液分析的參數均無重要變化,支持在沒有常規實驗室監測的情況下使用Dupiluma。 本篇文獻報告了在中重度特異性皮炎的青少年患者中,一項3
特異性皮炎(AD)是一種慢性、復發性、炎癥性皮膚病,伴有顯著的皮膚干燥和瘙癢。通常情況下,若采用全身免疫抑制劑治療,則需要進行實驗室檢查。而此前針對中重度特異性皮炎的成年患者開展的一項隨機對照臨床試驗結果分析發現,Dupiluma臨床使用前后血液學、血清化學和尿液分析的參數均無重要變化,支持在沒有常規實驗室監測的情況下使用Dupiluma。
本篇文獻報告了在中重度特異性皮炎的青少年患者中,一項3期、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試驗的實驗室檢驗結果。
研究方法
研究對象為12~18歲的中重度特異性皮炎青少年,隨機1:1:1分配為3組,持續16周的治療,包括每2周(q2w)的安慰劑治療;或者每2周(q2w)的皮下注射Dupiluma200/300 mg(基線體重< 60 kg的患者200mg;基線體重≥ 60 kg的患者300mg);每4周(q4w)Dupiluma 300 mg。實驗室評估包括血液學、血清化學和尿液分析參數。后續的統計數據分析采用安全性分析集。
結果
在該研究中,共有250名患者接受了治療并被納入分析,并且治療期間不存在停止或退出研究的情況。分別接受安慰劑、dupilumab 200/300 mg q2w和dupilumab 300 mg q4w治療的患者中,有4.7%、2.4%和4.8%的患者的實驗室異常報告為治療緊急不良事件。
所有治療組的平均嗜酸性粒細胞計數在基線時均升高。其中,采用兩種dupilumab方案的患者(而非安慰劑組)均顯示平均嗜酸性粒細胞計數短暫地輕度高于基線水平,到第16周恢復至接近基線值。乳酸脫氫酶的平均水平在基線時趨向于正常的上限,并隨著治療而降低;與安慰劑治療的患者相比,dupilumab治療的患者下降更大。而其他實驗室參數沒有任何有意義的變化。
圖:血液學,相對于基線的平均變化:a紅細胞、b血小板、c白細胞、d嗜酸性粒細胞、g中性粒細胞;e嗜酸性粒細胞隨時間變化中位數;f絕對嗜酸性粒細胞計數隨時間變化的方框圖
結論
在青少年的特異性皮炎患者中,沒有發現實驗室參數有臨床意義的變化,與在成年患者中觀察到的結果相似。這項研究的結果表明,在dupilumab治療之前或治療期間,不需要對青少年進行常規實驗室監測。
原文出處:Siegfried EC, Bieber T, Simpson EL, Paller AS, Beck LA, Boguniewicz M, Schneider LC, Khokhar FA, Chen Z, Prescilla R, Mina-Osorio P, Bansal A. Effect of Dupilumab on Laboratory Parameters in Adolescents with Atopic Dermatitis: Results from a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3 Clinical Trial. Am J Clin Dermatol. 2021 Mar;22(2):243-255. doi: 10.1007/s40257-020-00583-3. Epub 2021 Mar 3. PMID: 33655423; PMCID: PMC7973645.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復制、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京)-非經營性-2017-0056